习近平: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,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桎梏、“套路”中解脱出来,形成求真务实、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。
这段话出自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。
治理之变在于制。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顽症,用制度铲除影响风清气正政治环境的病灶和霉点,是实现标本兼治之策。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、稳定性、全局性、长期性,能够形成普遍的刚性约束。通过建立清晰的制度导向,形成依靠制度规范、强化制度约束的监督与执纪执法体系,才能逐步实现党风、政风建设的清正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。
风气之变在于严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,成立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为克服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的专项工作机制——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。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,这一工作机制由中央办公厅牵头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、中央组织部、中央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参加,着力推动各项解决形式主义问题、拓展基层减负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。自2019“基层减负年”到2020年11月底,以党中央或中央办公厅名义发文同比下降33.7%;省区市文件和会议数量同比下降27.7%和29.5%;中央和国家机关文件和会议数量同比下降14.3%和59.7%。各地各部门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意识进一步增强,束缚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“绳索”解开了,更多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,更多困难在一线被攻克。
毕其功非一役。实践表明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、反复性,在新条件下还会隐形变异、出现反弹。因此,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攻坚战、持久战,要坚持抓常、抓细、抓长,以新风正气增强干部责任感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、不忘初心,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从干事创业的源头上铲除滋生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土壤。各级领导干部需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、见叶知秋的敏锐,增强必胜之心、责任之心、仁爱之心,坚持问题导向、刀刃向内,以滚石上山、爬坡过坎的勇气自我革命、深化整治、见底见效,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作风保证。